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局>>研训信息>> 内容
动手出真知 教学乐趣多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07    浏览量:1998次

——小数潜力团队“动手做”主题研讨教学展示活动侧记

南堂冬日明,窗户暖可喜1221日,在这样一个温暖的下午,全区的小学数学教师齐聚华罗庚实验学校亿晶科技楼参加小学数学“动手做”教学研讨暨小学数学潜力团队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分两个会场同步进行:

一、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会场一:朝阳小学的黄玲玲和五叶小学的苏振菊老师分别执教以“动手做”为主题的精彩展示课。

第一节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P95“动手做”— 《画雪花》。黄老师基于学生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一)初步感知:通过观察雪花图案的变化过程尝试画一画雪花,初步感知“分形”;(二)创造分形图案:由画雪花的基础上进行深入:除了分一分一条线段,还可以分一分图形,在观察、比较中创造分形图案的过程中感受分形的核心是自相似;(三)体会“体”的分形:通过欣赏体的分形作品,感受分形可以是线、面甚至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分形的本质的理解,又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活动的基础上,黄老师适时点拨,师生、生生思维精彩碰撞,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兴趣浓厚。

第二节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P85“动手做”—— 《“做”轴对称图形》。苏老师针对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动手做”数学活动:(一)正方形纸剪规定轴对称图形;(二)用正方形纸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三)用“折扇子”的方法创作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想一想”、“比一比”……进一步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会场二:华罗庚实验学校的史菊香和茅麓小学的盛茜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

史菊香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动手做”《图形的分割》,史老师由三块不同形状的蛋糕引入,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接着通过分蛋糕,怎样分才能分得同样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分平行四边形,明白要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要先找中心。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分一分、比一比和说一说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经验,教师由扶到放,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盛茜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动手做”《硬币上的滴水实验》,首先通过往一枚1元硬币表面滴水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水的表面是有收缩力的,再通过视频向学生介绍水的表面张力,老师提出猜想,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通过收集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找到一枚1元硬币表面滴水量的一个区间,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这两节课生动活泼,通过“动手做”,引导学生经历了观察、想象、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开拓了思维、感悟了数学思想、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专家讲座:精彩引领

会场一:儒林小学的毛月华主任为大家作了《苏教版教材“动手做”主题栏目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讲座。主要从“动手做” 主题栏目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起源、历程和阶段成果展开介绍。梳理了小学各个年段的典型“动手做”内容,以及典型课例的介绍。结合展示的两节课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了“动手做”主题栏目教师应该怎么做。

会场二:建昌小学的谢桂荣校长为大家作了《苏教版教材“动手做”主题栏目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讲座。他介绍了“动手做”的研究起源和价值,并结合今天的两个课例阐述了“动手做”内容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具体实施。通过聆听谢校长的主题讲座,让大家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动手做”内容有了深入而系统地认识。

三、微课培训:经验分享

最后,两个会场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共同聆听了杨晔副校长和吴荣强主任所作的微课专题培训,杨校长和吴主任分别以“画雪花”和“设计花坛”为例,从前期脚本设计,课件制作到软件使用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说明,通过培训,使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确了制作微课的注意事项和系列要点。

本次活动,不仅有鲜活的课堂实践、也有系统的主题思考,这些都让在座的听课老师有了深刻的感受,“动手做”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力、增强团队协作力、培养学习兴趣的载体。相信通过本次活动,金坛区的小数教师一定能有效把握“动手做”的价值,并将所学所思所感作为一种正能量注入自己的数学课中。

(岸头实验学校 邹燕霞 直溪中心小学 徐叶 供稿)

昨天访问: 5865  |  今天访问: 2045  |  本月访问: 8787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80804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