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活动侧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27 浏览量:2476次
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师能力素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同时为了培养造就教学名师,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经验交流平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于 2017年12月2日至4日在江苏镇江体育会展中心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基础外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及初中英语教师出席了此次盛会。
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五位英语老师来到镇江进行了观摩学习。从12月2号到4号,我们共观摩学习了开幕式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聆听了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程晓堂及其他教育专家的点评。每节课35分钟,现场专家点评10分钟。这次研讨会亮点颇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全国各地优秀老师精彩纷呈的现场演示和由龚亚夫、程晓堂、许时升以及全国各省、市、区英语教研员,知名一线英语教师组成的专家评委团珠联璧合的精彩点评。一节课好坏与否,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三个模块来进行评定。课堂观察教学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全国观摩课最大的特点是课型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阅读课,而增加了语法课、听说课、读写结合课等课型。从整体而言,本次观摩课每堂课都有其闪光点。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层次分明、教学设计新颖。而且很多课堂关注了对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的指导。本次观摩会的中每堂课的授课时间是35分钟。在这35分钟里要完成45钟的任务,那就要求老师们认真挖掘教材,提高授课的效率,突出重难点,语言精练,字字珠玑。
本次观摩课的组织形式是,上完课之后,专家直接对执教教师给予点评。各位专家评委,不说官话、套话,本着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原则,对各执教教师的优缺点进行了犀利点评。兰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刘小萍 人教社 Go for it!八下 Unit 10 Hometown feelings 在Lead—in 环节开门见山交代今天的内容,然后问学生讨论hometown会提到哪些方面,如hill,mountain,river,people,childhood等,然后歌唱金典歌曲take me home。但是杨晓钰教授在肯定了刘老师的设计思路,但她同时也指出: 导入环节拖沓、零碎,可以整合为直接播放、歌唱歌曲take me home,尝试带学生唱几句,营造氛围,直接植入本堂课话题背景和情感,然后运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 ,引导学生了解授课教师的hometown,拉近和学生的情感距离,进而反过来了解学生的hometown,问学生之间互动下,然后问学生如果你向朋友介绍家乡,你会涉及哪些方面,你多久没有回老家了,你对家乡的情感。
关于教材的改编要本着直接性、相关性、真实性三个原则来进行。只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动机的教材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例如:来自东莞中学的韩松锦老师,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视频“Tom’s problem”,并采用“人机对话”制造新颖对话效果,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在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了兴奋状态, 七嘴八舌的猜测TOM的问题是什么,为主题“Talk to parents”做了铺垫。接着通过“What problems are you facing at home?”来讨论各自在家中的烦恼。接着再抛出问题:“Why doesn’t your mother allow you to do that? How do you feel? ”从而意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达到了情感上的升华。在之后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教师层层推进,让学生学会从视频中提取重要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与父母沟通的四大成功要点。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给每个小组提供信封和彩纸,里面有不同的情境和任务,分别训练“P-politeness, F-Feeling, R-reason, P-promise”四个沟通技巧。最后通过角色表演,展示与父母成功沟通,解决生活矛盾。就像扈华唯教研员说的:“打开韩松锦老师的课件,你一定会为其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而感到惊讶。里面不仅有图片,文字,还有可以和教师形成隔空对话的视频,以及韩老师自己改编的流行歌曲。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的协助下,韩老师让学生在问题中探寻答案,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课堂效率。”总之,这节课给在座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知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它不能独立存在,应围绕其开展其他活动,相辅相成。在输入部分我们必须保证质和量。质是指学习的内容可以理解、可以思考。而量则是指以认知为重点。例如:第二天下午来自于广西的韦灵老师的一节听力课,首先,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了各类运动项目,引出了新词baseball 和 volleyball,接着教师播放了两段听力并设置了选项,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选择相应的答案。但胡明教授却认为:选择题在实施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因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更多的只会关注选择题的答案是什么,而忽视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关注目标之外,还要关注文本。不能仅仅局限于条条框框,应让学生自由发挥见解。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并激发其创作性思维。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节课:来自海南海口秀峰实验学校的李宛微老师上的是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Unit 2。这是节阅读课型。她关注了阅读策略Fast reading, careful reading并进行指导。在精读的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许时升教授认为:教师没有发挥思维导图梳理清文本信息和逻辑关系,比较粗糙。在While_reading 后环节设计read and think 环节有亮点,可以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性,引导学生思维并激发critical thinking,体现核心素养新理念就是锦上添花。Group work 活动有难度,重新选择文本,学生读并形成语言输出,引导制作成思维导图,有难度。
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判断。来自北京景山学校的王翀老师《剑桥英语(青少版)》 Module 2 Follow your dreams 听说课型,内容为两位青少年Amy 和 David关于做part—time job 展开。 设计思路:听前,询问学生课余活动,引出话题了“打零工”。通过问题和图片,激活学生对话题的背景知识;听中,引导学生运用听力策略预测信息并且获取、分析和验证信息,并且判断各自态度;最后预测和验证Amy打零工的真实原因;听后,整体回顾对话内容,激发学生对此发表看法,进而结合自身实际,讨论自己对这样的工作的看法并阐述原因。程晓堂教授认为:整体设计安排合理,分解听说课难度,及时指导听的策略;亮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判断。但是设计还不够细致,有些问题设计不完全符合初中生生活学习实际水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TTT、TST较多,SST缺乏。
下面,谈一谈我们一行印象最深的两节课。其中之一是来自于重庆第一中学的于海洋老师的一节课。于老师授课内容为新闻阅读课,他的课堂教学构思新颖,设计巧妙。他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贯穿理念新颖的阅读活动,以“凤头、猪肚、豹尾”做比,形象生动地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特征。整个教授过程中,于海洋老师口语流利,表达幽默,反应灵敏,给现场学生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的精彩表现也赢得了点评嘉宾—中国教育学会外专委副秘书长许时升老师的高度评价。
另一节是江苏省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的赵哲老师的语法课(7上Unit3 Grammar),也许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教材版本的课听得多了,感觉还是我们江苏的课最容易获得认同感。赵哲老师是作为江苏省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去参加本次比赛的,个人素质和基本功不言而喻,他本人也比较活泼,特别容易和学生融为一体,本课学习的是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其实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接触人称代词,但是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赵哲老师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不拘泥于教材,从教材出发高于教材,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比较自己归纳rules,赵老师胆子很大,直面学生平时作业中易犯的错误,通过情境创设,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他的语法课设计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从最初的认识主格宾格,到最后找出语篇中用错的人称代词,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环环相扣的节奏,娓娓道来的语境,即使是一节语法课也让学生和在场的老师们丝毫不会乏味。唯一的缺憾是这节课容量较大,在只有35分钟的课堂里,最后的show time没有能够展示出来,专家点评组的黄教授对赵哲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建议如果缩短前面的presentation,最后环节便能完美展示,总的来说,赵哲老师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深度,敢挖掘,收放自如,是一节不可多得的优质课。
听过这么多优质课后,反思我们自身的课堂教学,我们深深地感到:
1. 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三尺讲台“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的前提,尤其是英语教师,如果你的语音语调优美清晰,你的知识讲解精彩绝妙,那么毋庸置疑你会象磁石一样牢牢吸引着下面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教态亲切、自然、端庄、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如果还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2. 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
老师要在正确和透彻理解教材,还要把握好教学对象的实际、认识教学环境的实际和教师自身条件的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各种教学活动,设计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有序而富有逻辑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能自然、流畅。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3. 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规律,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的准备。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尤为重要,正如一篇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集中,我们教师如能设计一段优秀的导语来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活动就往往能顺利进行,课堂气氛也会变得生动活泼、和谐轻松,那么这堂课基本上已成功了一半。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才有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的精彩。
4. 教师要讲究提问、启发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
教学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公开课上经常会出现教师不断的追问,比如教师不停地问学生:Yes or no? Do you think so? 等,非要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回答Yes。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只关注教学设计的有序实施,不注重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只考虑自己准备的内容是不是讲完了,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接受了。当然,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适度,讲究提问和启发的艺术。
5. 教师要营造“亮点”,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课堂教学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课堂亮点的出现使学生受到良性的强烈的刺激,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亮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最精彩的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设计一个高潮,最好高潮迭起。
6. 教师要充满激情
教师充满激情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公开课上教师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必能感染学生,调动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英语教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真诚地对待学生,充满激情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让学生喜欢英语学习。
7.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我们度过了充实的三天时间,虽然午饭只是简单的快餐,没有午休,镇江市体育馆内的温度不足10度,没有暖气,坐在会场时不时感到寒意阵阵,但我们团队的老师们满怀激情,无一人缺席,有始有终,认真聆听专家带给我们的精辟观点,享受32名老师带给我们的课堂盛宴,惊叹学生带给我们的惊喜!此次观摩可谓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准、高质量的全国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演示盛会。作为现场观摩教师,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授课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过硬的专业素质、巧妙的课堂设计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惊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对于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的我们来说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无疑是一次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绝佳机会。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学习渠道和机会,让我们在更广泛的空间内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磨练,不断提高!
三中尹莉老师和二中黎岚老师供稿